初探全同态加密之四:Bootstrapping的原理与实现

东泽 安比技术社区 2020-09-29 12:30

本文作者东泽,来自安比技术社区的小伙伴,目前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研究方向密码学。

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学习并且深入了解了GSW全同态加密系统的具体构造。通过这一构造,我们可以对加密的密文进行相加相乘的操作,并且通过二进制分解的方法,把密文中噪声的增加速度控制在一个可控的区间之内。

GSW的有限级数限制


然而,根据我们对于模组和噪声取值的选择,我们只能对一组GSW加密的密文进行有限次数的Eval运算。由于乘法会导致噪音增加的更快,所以同样的parameters可以进行更多次加法计算。
Image
当噪声的取值范围逐渐逼近之后,我们的密文就变成了一个“饱和”的密文,不能够进行任何同态计算了。因为一旦进行计算的话,代表0的一头与代表1的一头的噪音区间就会重叠在一起,这样我们在解密的时候,就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thresholding(即比较最后的结果是否接近0的一头还是的一头)来完美还原出一开始的原文了。
这也就是说,GSW加密系统是有限级数同态的(Leveled FHE),这在上一期我们也讲到了。那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深度为的电路,需要怎么使用GSW来实现呢?
第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莫非于我们根据需要计算的深度来选择对应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确保整个系统可以同态计算并且噪音区间不会爆掉。这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应用来说已经非常足够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我们要计算的电路复杂度(深度)变得非常大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模组也会相对着变得非常大,这对于计算与存储的效率来说是大打折扣的。
一直无法计算未知或者无限深度的电路这一件事情一直很烦扰着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用改变模组与噪音的大小,但是可以扩大有限级数系统的计算范围呢?如果更严谨的来问的话: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模组与噪音的选择独立(independent)于我们计算的电路大小呢?
这个时候,就轮到Bootstrapping登场了。

Bootstrapping的概念

Bootstrapping是FHE界的开山鼻祖Craig Gentry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idea。Gentry本人其实写过一篇非常方便理解这个idea的介绍性paper:Computing Arbitrary Functions of Encrypted Data。我们这里就基于Gentry在原文中的表述方法来尝试深入了解一下。

Alice的珠宝店



Alice开了一家珠宝店,每天她需要把不同的珠宝(钻石、黄金)加工拼接起来,然后把完成的首饰卖给顾客。

过了一阵子后,Alice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于是决定雇佣Bob作为她的员工。然而,Alice担心Bob会趁着她不注意,偷偷的把加工完剩余的边角料藏起来,或者是加工的时候偷工减料为自己牟利,所以一直放不下心来。

直到有一天,Alice突然想到了一个idea

Image

Alice买来了一个手套箱Glove Box),就是那种做实验用的密封的箱子,中间有两个带有手套的洞,手可以伸进去碰到箱子里面。她的想法很简单:只需要把所有的原材料全部锁在箱子里,然后Alice保管着可以开锁的钥匙,Bob就偷不走了。Bob想要加工这些原材料也很简单,只需要把手伸进去隔着手套加工珠宝,就可以完成工作了。

这个手套箱还有一个巧妙的小设计,有一个单向的进口,外面的人可以投任何东西进来。Bob可以通过这个进口把部分的原材料从外面投入手套箱内,但是无法打开手套箱把它们取出来。

整个idea一切都很完美,正当Alice买回来了一个手套箱,准备进行实践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了这个箱子的几个问题:

  1. 首先,套上手套的Bob的加工手艺并没有以前那么精湛了。也许原本只需要半天的活,现在可能要磨蹭两三天才能干完。

  2. 其次,虽然手套箱上了锁之后,Alice就可以放心Bob不会偷走珠宝了。但是这样的代价就是,当Bob加工完了之后,他并没有办法直接把加工完的珠宝拿出来给顾客,而是得等Alice过来了才能打开来。这样一来如果Alice很忙的话,可能顾客得Alice忙完了才能拿到自己买的商品。

  3. 以上的两点问题,Alice勉强都可以接受,但是接下来的第三点是最致命的。Alice发现,这个手套箱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Bob只能在这个箱子里加工珠宝次,然后这个箱子就会坏掉,变得无法再继续加工。如果已经达到了损耗的临界值,然后Bob继续尝试使用的话,那么里面的珠宝就有可能会彻底的被搞坏,变得无法修复。
当Alice发现手套箱的这三个特点之后,她开始思考如何有效的让Bob使用这一新发明。

Alice的平行世界:FHE



看到这里,想必熟悉FHE构造的读者们一定会对Gentry举的这个Alice的珠宝店例子非常亲切。Alice发明的手套箱其实就是暗指FHE系统!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共同性:

  1. Alice拥有手套箱的钥匙,所以可以打开盒中的东西。这代表了FHE加密系统的解密正确性。

  2. Bob可以通过单向的入口把东西投入手套箱中,但是无法取出任何东西。这代表了我们讨论的FHE加密系统是一个安全的public key(公钥)的加密系统,即任意第三方都可以创造密文但不能解开密文。

  3. Bob可以通过两个手套口,任意的加工放在手套箱中的物品,但是效率比起直接加工要慢上许多。这一步对应了FHE中的同态计算(Eval)。

  4. 最后,手套箱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了若干次之后就会坏掉这一设定,完美的吻合了Lattice结构的FHE系统中的噪声以及上限。想要增加使用寿命,一种方法是把盒子做的更大、更昂贵,这对应着在FHE中把对应的parameters增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Alice可以如何不改进手套箱,但是增加它的使用寿命呢?我们继续回到Alice的世界中来看看Gentry是怎么描述的。

手套箱中的奥秘



一筹莫展的Alice看着一个只能用有限次的手套箱,非常的失望。这一有限的加工次数决定了Bob可以加工的珠宝的复杂程度。按照现在这个样子,Bob只能加工一些半成品出来,然后需要Alice去开锁,再把半成品放到一个新的手套箱中,继续让Bob加工。

这样一来,Alice基本上得全程在旁边看着。原本雇Bob来是为了减少负担的,没想到现在反而还更加加重了工作压力。

直到有一天,Alice在看Bob加工珠宝的过程中,突然灵机一动:假如我事先知道了Bob加工一个珠宝需要两个手套箱,我能不能想办法可以让Bob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把未加工完的半成品从第一个手套箱中转移到第二个手套箱中呢?

Alice回去之后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第二天,Alice准备了两个手套箱,分别标号为A与B。Alice把A、B两个手套箱都交给Bob,并且自己留下手套箱B的钥匙。她唯独做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把A的钥匙丢入了B当中

这样一来,当Bob在手套箱A中加工珠宝达到损耗的临界值的时候,他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手套箱A一整个塞入手套箱B中!然后,Bob就可以直接在手套箱B中拿着实现放进去的钥匙解开里面的A箱的锁,然后把半成品的珠宝拿出来继续加工了。

整个想法瞬间震惊了所有珠宝店的人,通过这样的构造,Bob就可以不用Alice帮忙加工任意复杂度的珠宝了,两个不够就串三个,三个不够就四个。唯一需要做的就是Alice需要在开始之前把对应的钥匙丢入对应的箱子中

为什么这样的方案可行呢?因为一开始说到了,手套箱上安装的单向入口可以放入任何东西,包括另一个手套箱,所以就可以层层嵌套啦。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手套箱B中解开箱A的锁这个步骤,也会给箱B带来一定的损耗。所以在选取锁的时候,Alice特意选择了不需要太大力气可以几步解开的锁

Bootstrapping初见端倪


Alice所想到的这个技巧,正是我们这一期想要讨论的Bootstrapping的概念!如果拿到FHE的世界中简单的概括的话,那就是:把一个满噪音的FHE的密文加密进另一个FHE密文中,并且同态计算FHE的解密算法,把里层的密文解密还原为原文,就能获得一个全新的低噪音FHE密文

如果乍一看有点一头雾水,不要急,我们一步一步的来看在FHE中Bootstrapping是如何实现的。

Image

上面的图很好的体现了Bootstrapping的过程。结合图上所示,首先我们需要生成两组(或多组)FHE的密钥
一开始,我们把原文,通过加密得到一个低噪声(fresh)的密文。随后我们基于同态的计算函数,得到。因为的复杂度较高,图上标注出来的噪音已经达到了临界值,我们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同态运算了。
随后,我们可以做的是把整个密文通过加密进一个全新的fresh的FHE密文当中(绿色标注),得到。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虽然原本的密文已经到达了噪音上线,但是双重加密的密文的噪音值是非常低的。
这样一来,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同态的计算FHE的解密(Dec)函数,就可以把嵌套在内部的还原为,然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了。由于Dec需要用到原本的密钥,所以我们需要额外的提供一份加密在下的来用于同态计算。

同态计算无限级数电路



前面我们只是表述了一次Bootstrapping的过程,即通过加密在下的同态的解开下的密文。同理可得,我们可以继续嵌套这个过程,继续同态计算新的函数,等噪音封顶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Bootstrapping,从而同态计算更复杂的函数。
为什么这个操作可以延伸FHE计算的级数呢?这是因为通过Bootstrapping的操作,我们可以变相的把一个满噪声的密文“刷新”为一个全新的FHE密文同态计算完Dec之后的噪声值。这样一来,只要我们选取的FHE系统的参数可以让我们在计算Dec函数之后,还拥有一部分空间可以计算下一次有意义的加法/乘法计算,那么我们就可以无限的把这个Bootstrapping的链条继续下去,直到同态计算完毕为止。
然而,我们现在的Bootstrapping系统还有一个小缺点,那就是我们在生成参数的时候需要事先准备好Bootstrapping的链条,即生成公钥私钥对,并且公开对应的私钥加密在下的密文。所以作为第三方,我们仍然不能计算任意深度的电路,因为计算的深度在进行公共参数生成的阶段已经被决定好了。

密钥循环与Circular Security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循环利用生成的公钥就可以了。拿上述的双FHE系统举例子来说,我们不仅可以公开在下加密的,同时还可以公开在下加密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无限的使用这两个系统,往复进行Bootstrapping了。当第二层FHE的噪声到达临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把它在下加密,然后同态的解开的密文。这也就是真正的FHE(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的全貌了。这里的Fully代表了,只要拥有,我们就可以同态计算所有复杂度的电路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在于,我们分别在各自的公钥下面加密了对方的私钥,并且公开了密文。这样仿佛是构造成了一个密钥循环Key Cycle)。这一操作究竟会不会暴露出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可以让人破解呢?这一点对于很多公钥加密系统来说都是不确定的
不过密码学的好处在于,遇到了难题不直接解决也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提出新的假设Circular Security(密钥循环安全)。其中,2-Circular Security的假设特指了当我们拥有两个公钥加密系统,并且构造成了一个密钥循环的时候,整个系统仍然是安全的。
另外一个值得提到的假设是1-Circular Security,即单密钥循环安全。除了生成两对FHE的参数构造一个cycle之外,我们甚至还可以只构造一组密钥对,并且直接在下加密并且公开密文!如果我们假设1-Circular Security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借助任何额外的公钥参数进行Bootstrapping了:当噪声到达上限之后,我们只需要在同样的下面加密自己本身,然后再同态的解开里层的密文,就可以进行自我Bootstrapping了。
目前来说,我们还没能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模型来研究Circular Security假设真正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在设计公钥加密算法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考虑到公开了密钥的密文之后会带来什么后果。有一派的看法是,因为公钥加密系统是Semantic Secure(语义安全的)的,所以密钥的密文应该看起来和其他的密文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循环安全这一假设应该很容易成立。
但是,我们近几年已经找到了很多反例,即找到了一些一定不满足Circular Security的加密系统。比如说我们手动的在某个加密系统中塞入一个后门,使得一旦拥有了循环密钥,即加密了密钥的密文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个后门来获得密钥的原文。但是这些加密系统都是人为的构造的,由于我们目前还没有在现有的公钥加密体系找到一个很自然的反例,所以我们相信Circular Security仍然是个安全的假设

Bootstrapping的策略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Bootstrapping的概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和之前介绍FHE系统不同的是,Bootstrapping其实是一个很广义、宽泛的概念。我们并没有用一系列公式来展示Bootstrapping的过程,而只是介绍了这一种思路,即同态验证解密函数。这种思路可以用于任何FHE的系统,包括BGV与GSW系统。

在深入理解Bootstrapping在GSW中到底是什么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Bootstrapping

Image

Bootstrapping的策略分为两种:Gate BootstrappingCircuit Bootstrapping

Gate Bootstrapping

第一种Bootstrapping的策略,就是每当我们进行一次最简单的同态计算,我们就进行一轮的Bootstrapping把噪声值还原到进行计算前的量。因为我们可以把计算的函数用电路表示,而电路的最基本构成元素是逻辑门(Gate),所以这种方案又被称作Gate Bootstrapping。

熟悉逻辑电路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所有的逻辑门都可以用一个逻辑门NAND来表示。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同态计算NAND并且再进行一轮Bootstrapping的构造,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构造作为一个逻辑计算模块,然后用这个模块构造出任何电路。因为Bootstrapping确保了噪声不会超过临界值,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任何深度的电路的同态计算。

基于Gate来构造的Bootstrapping较为简单,我们在同态计算一个程序的时候,只需要写一个编译器,把这个程序转换成电路,再把电路分解为单个的逻辑门,然后把每个逻辑门再拆分成NAND,就搞定了。这样的结构等于是在应用层隐藏了Bootstrapping这件事情,因为每次进行NAND计算的时候,噪音值就已经被重新刷新了。

Circuit Bootstrapping



第二种Bootstrapping的思路和我们之前讨论的思路比较相似。我们首先使用原本的FHE系统同态计算我们想要计算的电路,直到达到了噪音临界值。然后我们再进行一轮Bootstrapping来“刷新”噪声值,以便进行后续的同态计算。

这种结构和Gate的思路相反,把Bootstrapping的概念直接暴露在了应用层。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前的噪声值来选择是否要进行Bootstrapping。这样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需要同态验证的电路的复杂度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快速的进行Leveled同态计算,而不需要花额外的时间来通过Bootstrapping来刷新噪声。

Bootstrapping的实现

了解完Bootstrapping的原理与策略之后,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来结合之前所学的看一看,如何在我们之前看到的GSW同态体系中运用Bootstrapping的概念了。

我们先重新回顾一下GSW的加密与解密结构。

当我们需要加密一个bit 的时候,GSW的加密算法会首先随机生成一个LWE问题,然后把我们需要加密的值乘以工具矩阵之后叠加上去。
我们可以直接输出作为GSW的密文,但是在进行同态计算的时候,需要先把二进制分解为之后,才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态解密GSW密文


GSW的解密过程也非常简单,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二进制分解态的密文,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先把它重组回普通的密文(乘上),然后再乘以密钥
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看这个结果的第一项,即一个的数字,判断这个数字距离0点的距离是否在之内,就可以知道的值了。
如果我们想要进行Bootstrapping,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同态的计算上面描述的解密过程。和之前描述的步骤一样,我们先要获得一个加密过后的密钥。因为是一个向量,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向量的每一个维度分开进行加密,获得个GSW密文。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GSW的解密函数拆分成两部分,逐步计算:
  1. 线性乘积。这一部分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的值(是公开的),并且我们拥有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基于的第一行的值(我们只需要看解密之后的第一项),构造一个的线性函数。这个函数把中的每一项都乘以系数,然后再相加起来。最后,我们在密文上面同态计算
  1. 当我们获得了这个线性乘积的结果之后,下一步就是判断这个结果是否接近数字0。这其实是整个解密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因为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加法或者乘法来把一个中的数字变成的一个bit。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比如说我们需要判断中的值是否大于某个临界值。然后我们需要通过加法和乘法来构造出一个比较电路Comparator Circuit)。最后,我们同态的在上计算这个Comparator Circuit就能获得最后的结果——一个加密了0或者1的密文。
解密的第一步非常简单,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做一次线性相乘,并且在已知了的值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做纯同态加法,不需要做任何乘法。所以这一步对于密文的噪音增长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真正有问题的是第二步,因为就像在计算zkSNARK的LPCP的时候,我们为了构造R1CS程序,要把电路转化为数学运算电路(Arithmetic Circuit)一样(具体可以参照零知识证明一系列文章),整个系统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低效率还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整个解密电路的复杂度会变得非常高,甚至高于我们真正想要进行同态计算的电路。为了使得Bootstrapping之后的密文的噪音值会“降低”到一个比原来更低的值,我们就需要被迫扩大GSW的模组和其他参数,使得我们能够成功的在噪音区间内同态计算
这样一来,原本使用Bootstrapping的意义就没了,因为我们本来是希望不扩大太多的参数,让我们可以同态计算更复杂的电路。但是如果过于复杂,虽然我们最后还是可以得到一个FHE系统,即可以计算无限深度的电路,但是效率非常低下,很有可能99%的计算都在用来计算Bootstrapping上

使用Barrington's Theorem进行Bootstrapping



在GSW构造被提出之后,Brakerski与Vaikuntanathan试图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Bootstrapping方案,即找到一个可以有效解决中第二步的方法。他们选择的方法是首先用逻辑电路来表达解密函数,然后再使用Barrington's Theorem把这个逻辑电路转化为一系列的Matrix Branching Program矩阵分叉程序MBP)。
矩阵分叉程序(MBP)其实就是一个用矩阵相乘来表达的程序。假设一个程序一共有的bits的输入,即,这个程序的MBP形态就是个矩阵。我们可以根据的值来选择对应的,然后把他们陆续相乘:
最后得到的矩阵就是这个程序的运算结果了。如果最后我们得到了Identity Matrix 的话,那么表示程序输出的是0,反之是1。单个的MBP只能表示一个bit的输出结果,所以如果我们要把一个 bits输出的程序转换为MBP的话,我们需要输出个MBP,每个程序单独计算一位输出结果。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假设某个程序一共有3个二进制输入,然后这个程序对应的MBP形态拥有3对矩阵:
那么我们计算输入的结果就是:
最后只需要检查输出的结果是否是就知道结果了。
至于Barrington‘s Theorem,是计算机科学家David Barrington在1986年证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他指出,所有在复杂度中的程序(即复杂度为的电路),都可以直接转换成一个,即多项式大小的MBP程序。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就不多阐述证明了,而是直接拿这个定理来用。
Brakerski与Vaikuntanathan正是使用了Barrington‘s Theorem来把转换成MBP,然后基于加密的密钥同态的计算这个MBP。由于计算MBP的过程就是很简单的矩阵相乘,所以只需要选择GSW的参数可以hold住这么多次相乘就可以了。具体计算的方法也很简单,假如我们拥有加密的两个bits的输入,然后需要计算,那么我们就可以同态计算一个新的函数
通过同态计算这样构造的函数,我们就可以变相的使用加密的来“选择”到底是哪个被相乘了。最后我们只需要通过验证结果是否等于,再把这个验证结果转换成一个bit,就大功告成了!
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把转换成MBP然后进行同态计算了,这一部分我们就不多说了。
当BV二人根据这个结构提出Bootstrapping的方案之后,大家逐渐找到了一条可以真正实现Bootstrapping的路,并且开始用代码来实现。到2014年,HaleviShoup在HElib(IBM的FHE库)中使用类似的概念进行Bootstrapping计算,并且可以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一次Bootstrapping,使用的参数的存储空间达到了几十个GB左右。

实际的Bootstrapping方案(Practical Bootstrapping)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可能会不禁吐槽到,Bootstrapping这么简单的概念,居然需要在电脑上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并且占用这么大的空间才能完成。没错,早期的FHE之所以不能投入应用,就是因为Bootstrapping的开销实在是太大了。并且抛开Bootstrapping不说,我们光是用GSW这样庞大的LWE矩阵来加密一个bit,就基本上代表已经没有什么效率可言了。

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后开始发生了改变。

2015年的时候,Ducas与Micciancio提出了全新的【DM15】构造,属于Gate Bootstrapping的方案(即提供了一个NAND+Bootstrapping的实现),并且基于GSW系统。这一构造被称作为FHEW,标准参数下只需要0.69秒就可以完成一轮Bootstrapping!

在DM15中,作者发现GSW的解密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第二步,其实并不需要实现完整的Comparator Circuit,可以通过一个更加简单的Accumulator(累加器)来实现。这一发现直接就大大简化了第二步所需要的计算量。主要的思路在于,如果我们合理的选择模组的值,那么第二步比较判断的过程,就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密文二进制分解之后的最高位是1还是0来完成,而不需要与来进行比较了。
紧接着,在2016年的【CGGI16】中,TFHE诞生了,继承了FHEW的特点,不过进行了一系列更加优化的操作,把Bootstrapping的时间压缩到了0.05秒之内。在2017年的follow up 【CGGI17】中,又把这一下限压到了0.013秒
TFHE所用到的技巧也非常巧妙,它的核心也是观察到FHEW所用的Accumulator的构造,发现如果把密文映射到Torus (环面空间)中,那么构成这个Accumulator的构造更加简单。因为整个计算空间是一个环形的,只需要通过一个盲旋转blind rotation)的操作,就可以提取出密文的最高位的值。
至于FHEW与TFHE的具体实现与证明,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再开一篇,详细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案。

FHE库的比较



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知道了FHE的大致发展了。从09年Gentry提出了这一概念之后,学术界和业界都在争相在计算机上实现FHE。除了我们这期提到的FHEW与TFHE之外,还有HElib,SEAL,cuFHE等等非常有名的开源库。

Image

为了在计算机系统上更加高效率的进行FHE计算,我们往往会使用多项式环Polynomial Ring)下的FHE系统。具体在Ring下的LWE问题是怎么一回事,可以参考笔者在【Lattice学习笔记】这一专题中提到的内容。我们在这里只需要知道,在Ring下的格运算操作,可以通过FFT来加速,只需要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普通的计算。
这些库之间并没有特别多的好坏比较,更多的只是他们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说有的库会使用很多浮点操作,有的库会使用CUDA加速,有的库会使用GPL License下的其他插件(比如FFTW),所以不能用来闭源开发等等。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就没有一一去测试了,把这个机会留给大家去尝试一下。

写在最后

到这里,我们【初探全同态加密】这一专题就到此结束啦。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下这4期覆盖的内容:

  1. 什么是加密系统,与什么是加密系统的同态性质。

  2. 同态加密的分类与特性。

  3. 全同态加密的定义的历史。

  4. 格密码学入门以及LWE问题的介绍。

  5. 基于LWE问题的Regev加密系统。

  6. GSW全同态加密体系的三次尝试:矩阵特征值,加入噪音,二进制分解。

  7. Bootstrapping是什么,以及具体实现策略。

  8. 如何基于GSW进行Bootstrapping,以及现有的实现方案。

  9. FHE库的大致一览。

这么一看,这四期已经涵盖了非常多的内容了!如果看到这里大家觉得对之前的概念有点生疏的话,不妨回去再看一遍,巩固一下知识。

距离上一篇FHE文章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段时间笔者都在努力的补更多关于格密码学的知识,在过程中重新学习一遍这些讲过的概念。每次重新学这些概念的时候,都会发现每次的理解都会变得不一样,也会发现很多见过的构造其实都有非常巧妙的相似之处。

如果看完了FHE之后,还想了解一下基于格密码学的更多高级的构造,比如ABE,NIZK,iO等等,希望大家也可以关注一波笔者在更新的【格密码学进阶】专题~



封面图来自unsplash,作者Clem Onojeghuo

往期回顾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一:历史与基本概念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二:计算问题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三:对偶格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四:SIS与LWE 问题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五:基于SIS的OWF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六:SIS的困难度论证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七:SIS的效率与RingSIS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八:SIS OWF的应用

格(Lattice)学习笔记之九:Ring-SIS与Ideal Lattice

格密码学进阶之一:Lattice Trapdoors(格中陷门)

格密码学进阶之二:Lattice Trapdoors Cont'd(格中陷门下篇)

格密码学进阶之三:基于格的Identity-based Encryption(身份加密)

格密码学进阶之四:更高效率的IBE(ABB10)

初探全同态加密:FHE的定义与历史回顾

初探全同态加密之二:格密码学与LWE问题

初探全同态加密之三:构建GSW全同态加密系统

浅谈零知识证明之一:背景与起源

浅谈零知识证明之二:简短无交互证明(SNARK)

浅谈零知识证明之三:zkSNARK证明体系的实现(上)

浅谈零知识证明之四:zkSNARK证明体系的实现(下)

密码学学习笔记——Sigma Protocol

密码学学习笔记——aSCV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一):初识「零知识」与「证明」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二):从「模拟」理解零知识证明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三):读心术:从零知识证明中提取「知识」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四):亚瑟王的「随机」挑战:从交互到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探索零知识证明系列(五):云中「秘密」:构建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zkPoD:区块链,零知识证明与形式化验证,实现无中介、零信任的公平交易

PoD-Tiny——实现零信任交易的最简协议

如果量子计算时代到来,我们的比特币安全吗?


零知识证明学习资源汇总

从零开始学习 zk-SNARK(一)——多项式的性质与证明

从零开始学习 zk-SNARK(二)——多项式的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从零开始学习 zk-SNARK(三)——从程序到多项式的构造

从零开始学习 zk-SNARK(四)——多项式的约束

从零开始学习 zk-SNARK(五)—— Pinocchio 协议

零知识证明 Learn by Coding:libsnark 入门篇

链上富人寻「隐私」记(一:Mixer 篇)

理解零知识证明算法Bulletproofs(一):Range Proof

理解零知识证明算法Bulletproofs(二):Improved Range Proof

理解零知识证明算法Bulletproofs(三):Range Proof 实现分析

理解零知识证明算法Bulletproofs(四):Arithmetic Circuits

以太坊颠覆了以太坊:引入密码学实现2.0性能突破


Image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进群技术讨论

邮箱 : info@secbit.io



收录于合集 #初探全同态加密
 4
上一篇初探全同态加密之三:构建GSW全同态加密系统

Scan to Follow